说起“扁担英雄”刘会来,人们并不陌生,2015年7月3日,这位93岁的老人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传奇故事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和记忆里。
“扁担英雄”刘会来老人的故事原型搬上过电影《英雄儿女》,他寻找战友的故事上过中央电视台,老人的这些故事都被人们传为佳话。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将“扁担英雄”刘会来老人的故事讲出来,就是让新一代人记住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刘会来(刘务祥),1922年出生于中站区许衡街道(原王封乡)西冯封村,1946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一次,他和一名战友在送饭途中,用扁担活捉了8个美国兵,被当时的部队首长誉为“扁担英雄”。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惊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传唱中国大地几十年,电影《英雄儿女》更是铭刻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1950年10月,刘会来所在的部队奉命向北进发,在辽宁丹东休整后作为第一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抗美援朝前线。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首次协同作战。当日10时,刘会来和战友小戴(其名不详)用扁担挑着烙好的面饼前往营地。刚进入山谷,不远处就传来一阵枪声,隐隐约约有人向他们所在的地方跑来。刘会来与小戴顺势隐藏到路旁的壕沟里,等看清是几个慌慌张张逃命的美国兵时,两个人心里不由一紧:怎么办?眼看跑在前面的两个美国兵已到了他们跟前,刘会来和小戴不约而同地攥紧手中的扁担一跃而起,大喊:“缴枪不杀!”因为用力过猛,一个盛干粮的铁桶被碰得滚出去好远。两个美国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紧跟其后的几个美国兵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情况,以为中了埋伏,纷纷扔掉手中的枪做投降状。眼疾手快的刘会来和小戴马上扔掉扁担,拾起他们的枪。待美国兵回过神来,看清对方只有两个人且没有武器时,已经晚了,追赶他们的志愿军战士冲到他们面前,8个美国兵乖乖地做了俘虏。刘会来和战友的英雄壮举一时在朝鲜战场上传为佳话。
当时的焦作矿区人民政府在接到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后,于1951年8月1日将一块写着“人民功臣”的木质牌匾,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刘会来家中。
由于身体原因,1952年刘会来复员回到了西冯封村。刘会来从部队回来后,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而是积极带领大伙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刘会来的“人民功臣”牌匾、奖章、照片以及在部队领到的连自己都舍不得穿的战利品美式大衣都被焦作市博物馆收藏。
老人在世时,每当新学年开学就会被学校请去为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深受广大师生的崇敬。
“扁担英雄”刘会来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奋斗。